0317-4610857

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路面构造深度

路面构造深度

更新时间:2017-08-02点击次数:2432

一、 实验目的与要求 
* 路面抗滑性能是指车辆轮胎受到制动时沿表面滑移所产生的力。通常,抗滑性能被看作是路面的表面特性,并用轮胎与路面间的摩阻系数来表示。表面特性包括路表面细构造和粗构造,影响抗滑性能的因素有路面表面特性、路面潮湿程度和行车速度。 路表面细构造是指集料表面的粗糙度,它随车轮的反复磨耗而渐被磨光。通常采用石料磨光值(PSV)表征抗磨光的性能。细构造在低速(30~50km/h 以下)时对路表抗滑性能起决定作用。而高速时主要作用的是粗构造,它是由路表外露集料形成的构造,功能是使车轮下的路表水迅速排除,以避免形成水膜。粗构造由构造深度表征。抗滑性能测试方法有:制动距离法、偏转轮拖车法(横向力系数测试)、摆式仪法、构造深度测试法(手工铺砂法、电动铺砂法、激光构造深度仪法)。 
*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的构造深度,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、路面表面的排水性能及抗滑性能。 
二、实验设备及简介 
* 人工铺砂仪:由圆筒、推平板组成。 
* 量砂筒:,一端是封闭的,容积为(25±0.15)mL,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,并调整其高度,使其容积符合要求。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。 
* 推平板:形状尺寸,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,直径 50mm,底面粘一层厚1.5mm的橡胶片,上面有一圆柱把手。 
* 刮平尺:可用30cm钢尺代替。 
* 量砂: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,粒径为0.15~0.3mm。 
* 量尺:钢板尺、钢卷尺,或采用已按式(27)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的构造深度尺。 
* 其他:装砂容器(小铲)、扫帚或毛刷、挡风板等。
三、实验内容及过程(步骤)      
1准备工作 
* 量砂准备:取洁净的细砂晾干、过筛,取0.15~0.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。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,不宜重复使用。回收砂必须经干燥、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。 
* 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,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。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,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。 
2试验步骤 
* 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,面积不小于30cm×30cm。 
* 用小铲向圆筒中注满砂,手提圆筒上方,在硬质路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,使砂密实,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。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,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。 
* 将砂倒在路面上,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,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,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,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,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,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。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。 
* 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,取其平均值,准确至5mm。 
* 按以上方法,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,3 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,测点间距3~5m。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。 
3.计算 
* 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按式(27)计算:

* 每一处均取3 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, 至0.1mm。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、标准差、变异系数。 
4.报告 
* 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,当平均值小于0.2mm时,试验结果以<0.2mm表示。 
* 每一个评定区间的平均值、标准差、变异系数

热线电话:0317-4610857

扫描微信号

Copyright © 2025 河北中柯达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  备案号:冀ICP备2025117511号-2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录    sitemap.xml